第386章 韩信的问题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
笔趣阁 >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> 第386章 韩信的问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86章 韩信的问题

  第386章韩信的问题

  与陈洛交谈了几句后,韩信生起了不小的兴趣。

  如果对方这样的人物出现在七八十年,乃至上百年前,自己心里不会有丝毫惊讶。

  乱世多良将。

  春秋战国五百载,将星璀璨,冒出了孙武、乐毅、田单、白起、廉颇、赵奢、李牧等一流甚至超一流名将,而秦末乱世,短短数年,更是有项羽以及自己这两个独一档的存在,至于一流名将,多如繁星,败在自己手里的都不下一掌之数。

  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,总有英雄手持长戟,怒而奋力。

  待到天下安稳,世人心中缺了那股子“气”,将星便渐渐暗淡。

  这几十年来,大汉勉强够得着超一流标准的,韩信觉得也就周勃家那小子了。

  一流将领倒还有不少。

  可与秦末的盛况相比,大为逊色。

  不过自己曾与江宁感慨探讨过这个问题。

  陈洛的观点一针见血。

  天才乃由百分之一的天赋与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组成。

  虽说那百分之一的天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,但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亦不能忽视。

  哪怕天才随随便便就可以参悟出真理,但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

  好比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,创建了微积分,但他试图去炒股谋利,却被狠狠割了韭菜,亏掉了近十年的工资,最后留下那句名言“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,却算不准人类内心的疯狂”。

  要知道数学与股市之间的偏差,可远比文学到科学,农事到兵略之间的差别要小。

  而这些方面的天才走偏到另一条道路上去,那他们恐怕连水花都溅不起来。

  若是军事天才大半辈子都没机会接触行伍,终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,唯一沾染血腥的机会是庖厨的案板,无人知晓他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潜力,埋没在乡野之中,成不了名将。

  要知道白起都不是一上手便执掌数十万军队,而是从军队慢慢锻炼成完全体,靠着功绩扬名,最终一步一步成为大良造,成为六国将领最害怕的敌人。

  没有前期的那些“经验宝宝”,他想要成就杀神的名号,恐怕没有机会。

  恰恰从惠帝年间到当今,除了持续了不到一年的七国之乱,其余时间皆是天下太平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别说指挥数十万人进行大规模的军团会战,小型战役都得在边关等不长眼的匈奴人来侵扰,才有机会进行还击。

  太平盛世多琐碎政务。

  因此治世能臣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名声不显,汉初那十几年间只靠萧丞相与江宁扛大梁,倒是这几十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丞相。

  不过这反倒印证了陈洛的说法。

  天才亦要在正确的方向上经过一点的锻炼,方才可以闪耀光辉。

  如此想着,韩信微微眯眼,从陈洛脸上扫过。

  按照江宁的说法,自己面前这位陈伯玉没进过行伍,便有如此见识,莫非是有人专门教他这么说,来讨我欢心的?

  生起一丝疑心,他决定专门设问,再从回答中探得虚实。

  当然,哪怕对方的回答不尽人意,自己也不会点破,毕竟对方是阳夏陈氏子弟,看在江宁的面子上,没必要闹得不快,若是讲得精彩,那自己或许可以将当年烧点的那卷兵书版本重新写下来,赠与江宁的这个后人。

  “伯玉啊,你说喜欢看我那几卷兵书,我可否出题来考考你。”韩信沉声问道,“我也好在考验中来看看你的水准,到时候好给伱送去合适的兵书。”

  刹那间,屋内众人皆是呼吸放轻,动作整齐划一,全部扭头望向陈洛,宛如经过排练。

  他们眼中的艳羡满得快要溢出。

  好家伙。

  我们连挨淮阴侯骂的机会都没有,他却要专门出题考你。

  真是人比人,气死人啊。

  今晚我们就夜读《春秋》,呃,夜读《淮阴兵法》!

  犹豫一刹,陈洛平静地点头应道:“还请韩大将军出题。”

  自己之所以迟疑片刻,是在思考韩信的题目会是什么难度。

  要知道当年宴饮,除了比试射箭这样的“武斗”外,还有“文斗”,即是提出军事上的假设,来让与宴者破解。

  韩信提出的问题,曹参、周勃偶尔可以解开一到两题,自己则总共都只解开过十来题。

  有些题目甚至问完全场,都无人解答,他们就会选择抱着题目去找项羽要答案,然后得到固定的答案就是“是平原吗?是就带着三万骑兵冲过去,不是的话就退到平原,然后带着三万骑兵冲过去”,听完后,韩信倒被气得不轻。

  这足以反映出韩信提问的难度,一般人真答不上来。

  虽说陈洛自忖他比当年的水平提高了不少,但韩信真要问出那些极度困难的题目,自己估计给不出完美答案。

  不过现在他是在考察晚辈,应该不至于难度拉到很高。

  “若是伯玉你有三万步卒,携带半年的粮草,敌军有五万士卒驻守关隘,城西有河,城内粮草足以用三个月,而你要尽快打下这座关隘,该如何去做?至于关隘不算险关,城墙较为低矮,若是十比一的兵力攻城,则可在三个时辰内攻破。”韩信将问题说出。

  屋内其他人听完后,纷纷开始低头思索。

  现在淮阴侯是向伯玉提问,不代表自己可以放弃思考,只在边上等着答案揭晓。

  学而不思则罔。

  韩氏属于军功贵族,哪怕没有参军,但子弟多多少少会接触到兵法之类。

  没吃过猪肉,难道还没见过猪跑?

  因此他们根据韩信给出的条件,已经开始进行分析。

  韩旭同样在内心嘀咕起来。

  题目中强调己方以十比一的兵力攻城,可在三个时辰内攻破,属于必要的解题步骤。

  至于题目中的其他附加条件,则属于将领要把握住的机会,将它们利用起来,达成一举攻破关隘的前置条件。

  他的想法,与屋内绝大部分人的想法相似。

  而围绕着这些条件,韩旭继续深入思考三个方面。

  其一是己方粮草多于关隘守军。

  若是在围城战将守军粮食耗光的话,那么部分守军必然会因为饥饿失去战斗力。

  虽说形成十比一的兵力差,是不可能,但至少可以将两方战斗力持平。

  其二则是城西有河。

  要知道城西有河的话,若河流的地势较高,可以试着引水淹城。

  到时候水势上涨,外加城墙低矮,那么城内守军的处境就会相当尴尬。

  进攻关隘的难度便是大大降低。

  其三则是进攻前应当在河对岸扎营。

  这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遭受敌军偷袭。

  毕竟军队渡河的时候就是最脆弱的时候,基本上没有防御手段,何况渡河的动静不小,基本掩饰不住,哪怕是在夜里偷渡,巡视的守军都能发现。

  不得不说,韩氏子弟还是有两把刷子。

  换成普通人来应对这样的局面,大概率会手足无措。

  他们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来思路,中规中矩,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错误。

  如果在战场上用出,同样不会属于败笔,至少不会导致军队走向惨败。

  而听完问题的陈洛,倒是陷入了沉默。

  大意了,这道题目并非以前听过的那些老题。

  也是,以韩信的能力,想要设计出全新的场景,再在此基础上设问,不是难事。

  不过这道题目确实有点意思。

  强调己方的三万军队皆是步卒,到底是为了在机动性方面进行限制。

  还是被项羽的冲阵言论给整怕了?

  轻揉下巴,陈洛先把乱七八糟的想法先放到一边,继续思考。

  韩信的题干里有陷阱。

  这道题目是标准意义上的“韩式军事题”,存在迷惑项。

  单看两军粮食储备上的差异,或许会让不少人想着从存量差上入手。

  但陈洛了解韩信的出题风格,若是想着从这方面解题,便大错特错。

  题目明确给出了两方存粮的差距,但属于上帝视角,真在战场上领兵打仗,能得知城内守军的大致人数就算不错了,想要清晰了解城中的粮食储备,属于无稽之谈。

  除非你在城中提前安排好了细作,而且这名细作还得拥有一定地位,可以接触到粮食储备的相关内容,但在大军兵临城下,细作想要传递情报,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  何况韩信并未给出敌军中有己方细作的条件,那么就不能在题目的基础上随意添加条件。

  不然自己说开着强袭高达,直接把城墙轰开,岂不是无敌的。

  这个“上帝视角”的坑,当初可是把曹参、周勃等人都坑进去过,这些人栽了两三回,后来学乖了,首先便开始考虑韩信的问题中哪些条件属于盲区,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。

  至于城墙低矮、城西有河之类的条件,算是干扰项,可以将它们利用起来,但绝非使用它们即能赢得整场战役的胜利。

  韩信的问题往往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加上扎实的军阵基础,才可以得出最终的答案。

 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。

  陈洛深吸一口气,缓缓开口说道:“韩大将军,以我的思路,需是诱敌主力出城,而趁机袭城破之,夺取关隘。”

  屋内其他人纷纷愣住。

  这和他们的想法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
  靠着围城消耗守军粮草,难道不是明摆着的最优解吗?

  韩信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,只是问道:“如何诱敌出城?”

  “背水结阵,敌军若见,必然来攻。”陈洛流畅地应答。

  韩信闻言倒是一愣,接着笑说:“你这是化用我当年井陉关与匈奴那战的思路啊,不过没错,背水结阵,敌将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,必以主力出城而攻,而且他们知道自己余粮不多,必然想着一举击溃,嗯,留守之军不会太多。

  这个时候你再派军绕行攻城,对方主力又在正面无法迅速击溃你背水结阵之军,便是陷入缠斗,无法回撤。

  待到城破,那么敌军必然士气一落千丈,然后被轻松拿下。

  你这个答案,我很满意,到时候我给你的兵书,会专门用心写一份。”

  说完这些,韩信亦是有几分恍然。

  自己很久没动笔写过兵书了,纵使近些年里,他一直保持着以前的习惯,会去翻阅各地的地图,与史书、战报上的记载进行对比,在脑海里模拟相应的场景……

  可他却懒得提笔,将心中的感悟落于纸上。

  或许是因为当年有人催着想看稿件,自己方才维持着动力吧。

  现在那个人不在了,但他的后辈似乎有同样的兴趣,可以读懂自己的兵书。

  那就写给他看吧。

  “多谢韩大将军夸奖,多谢韩大将军赠书。”陈洛起身行礼。

  屋内的其他人,完全听傻。

  自己连思路都没跟上,结果发现问答居然已经结束,看起来韩信对答案分外满意。

  莫非这就是强者?

  至于听到韩信后半段的内容,众人望的羡慕之色更浓。

  按照韩信原本的说法,是与陈洛进行书信往来,但现在则加码到专门给对方写一版兵书。

  这样的待遇代表着什么,那些阳夏陈氏子弟可能只觉得特殊,但淮阴韩氏的子弟,简直下巴都要惊得掉下来。

  之前阳夏文贞侯去世,家主焚烧手稿,以表纪念,而后再未动笔写过兵书。

  别说单独写书的待遇没人享受过,就是写书都没写过啊。

  不过待到内心震撼劲过去,他们恢复理智之后,倒是想清楚了。

  韩信之所以愿意专门再写一版兵书,确实是欣赏陈洛的表现,外加对方阳夏陈氏子弟的身份,双重因素叠加,方才有现在的效果。

  两个原因,缺一不可。

  “难道不能围城作战吗?”仍在纠结问题的韩纬,弱弱问上一句。

  韩信听见这话,用宠溺且无奈的眼神望着自己这个曾孙,仿佛在说“没事了,自个玩儿去吧”。

  片刻后,他悠悠叹了口气,像在感慨,又像在回答问题般道:“所幸大汉太平无战事啊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w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