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
笔趣阁 >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> 第169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9章

  第169章

  他们回想着曹参身上那密密麻麻的伤痕,心底直犯嘀咕。

  平阳侯走到今日,是实力、运气、胆识,缺一不可。

  可按陛下的意思,汉军之中还有四个能超过曹参的狠人?

  他们推敲起来,觉得汉军当中仅韩信配有这个资格,可以在战功上压住曹参。

  不过宴上众人是醉了,但不是傻子。

  没有人大呼小叫着,去喊出“不服气”“不可能,绝不可能”这类的言论。

  他们注视着刘邦,静静地等待位次被排列出来。

  刘邦端起酒杯,略带感慨道:“依我来看,平阳侯排在第五是没有问题的。

  平阳侯披坚执锐,攻城略地,野战退敌,身多遭创,实为我大汉流血付出无数啊。

  不过我大汉功臣中排列第四之人,今日却无缘在此。”

  此话一出,殿内不少人是神色懵懂。

  陛下在说谁?

  莫不是说的那位送钱送粮送人头的运输大队长熊心?

  不过这些迷茫之人,大部分属于新加入的汉军,或者异姓诸侯王的部下。

  元老级的彻侯们,都是默默将自己面前的酒杯倒满。

  “成固文侯,范老,他早在朕身边不过千余士卒时,便是毅然追随。那时候朕尚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,他便预料朕有帝王之姿,并加以辅佐,惜殒命汉中,不见今日之长安。”刘邦话音落下,自顾自地将案牍上的酒杯端起,一口灌下。

  那些早有准备的彻侯,是反应迅速,端杯陪饮。

  对于这第四位功臣的排序,殿内的众人都没有意见。

  人死为大,给范增按上这个名誉,显然是纪念意义更重。

  外加对方又不会与自己争切实的利益,即使要是自己跳出来反对成功了,那能证明什么?

  是证明自己的情商实在太低,还是证明曹参前进一位,自己就可以排进前五?

  何况对方从刘邦起于微末,再到封于汉中的过程中,始终是主帐内的第一谋臣,贡献过无数策略,这乃是无可否认的地位。

  刘邦顿了顿,又不紧不慢地缓缓道:“我大汉功臣第三位,乃留侯张子房,出关中,平临江,入楚地,天下局势,胸有沟壑,运筹帷幄,策无遗算也。”

  其实在汉军当中提到谋士排名,比起范增来说,张良更让众人信服。

  毕竟范增是在刘邦打天下的初期出谋划策,很多计策已经过时。

  张良则是在中后期总览全局,甚至还可以军略方面提出独到见解,直到现在,他们仍是受到影响。

  而且刘邦对张良颇为信任,每有大事决议完毕,两人会留在帐内继续密谈。

  这说明汉军在离开关中后,总体方针是由刘邦和张良两个人设计出来的。

  不少人瞥向曹参,发现他面色平静。

  毕竟所处的层次越高,越能知晓张良能力的可怕。

  点评当中的那句“策无遗算”,绝非虚言。

  刘邦继续说道:“至于我大汉功臣排列第二的,自然是我的韩大将军。韩将军率领我大汉百万士卒,剑锋所指之处,无不攻克;长车驾临之地,无不占据。朕这大汉基业,是多亏有韩将军在啊。”

  韩信排在这个位置,是没有任何人敢提出质疑的。

  你要是说曹参不该排在韩信后面,那第一个来揍你的绝对就是曹参。

  除非说樊哙靠得离你更近。

  如果说刘邦和张良是总体方针的设计者,那韩信就是最为完美的执行人。

  哪怕面对的敌人再狡猾、再强悍,韩信一直能按照自己的节奏,一步一步将对方逼入绝境。

  在计划的时间内,他会按部就班地将敌人荡平,不让他们掀起丝毫波澜。

  在战场上,伱永远可以相信韩信!

  只是这样一来,众人心底反倒有了疑惑。

  如果韩信排在第二,谁敢当第一?

  或者说,谁配当第一?

  感受到殿内视线聚焦在身,刘邦眯了眯眼,笑着出声:“依朕来看,酂侯萧何是当之无愧的大汉第一功臣。”

  众人惊愕,就连萧何自己同样是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。

  当即是有人不满地低语道:“萧丞相不过在后方舞文弄墨,从来没有亲自上过战场,这功劳排在我的上面,尚且可以接受,但是排在平阳侯,以及韩大将军上面,难道是正确的排序嘛?”

  刘邦并不在乎他人眼光,接着往下说:“从沛县起事,至天下归一,朕并非连战连捷,经常会丧失军队士卒,遭遇大败后,甚至只能带着数百残兵逃亡。

  可酂侯一直会招募来士兵,补充前线的缺额。在攻打临江国的时候,我们快速行军,酂侯却依旧可以从关中漕运来粮食,供给军队使用,从来不曾缺少过一粟。

  这才是我大汉的根基啊。

  只要酂侯在后方,在关中,哪怕我们的军队攻城略地慢一些,那又有什么关系呢?

  况且诸位只是一人追随于朕,多的也只不过是两三人罢了。可酂侯的整个宗族中有数十人从沛县便开始追随于我,难道朕能忘记这份恩情吗?

  因此朕觉得酂侯在大汉功臣中,当居功至首!”

  话音落下,群臣是面面相觑,不敢再多说什么。

  毕竟刘邦点评其他人,最多是说三五句话,可将萧何排在第一,是给出了大段大段的理由。

  这就很能证明一件事情。

  他们若是公开地出言反驳,那就驳斥了陛下的面子,顺便还给丞相得罪了。

  属于“一举两得”的大憨憨。

  因此哪怕心中觉得功臣之首并非萧何,但现在闭口不言,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。

  刘邦见状,眯了眯眼,又笑着补充道:“殿内的诸位皆是我大汉基石,朕能有今日,是多亏了诸位相助啊。

  不过朕觉得汉臣之外,有一人的功绩不比萧何、韩信以及子房更小。

  若是没有他的话,朕今日真不一定有机会坐在这殿内,与诸位肆意饮酒,畅快地谈笑风生。”

  对于这一高度评价,殿内的群臣却没有像猜测位次那样,心中有各种由排序而产生的疑问。

  众人的目光在大殿内搜寻一番后,纷纷聚集了某个不算起眼的角落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w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